拓展訓練在中國的現狀
自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維德罕管理學院的組織行為學教授大衛?庫伯(David kolb)提出了體驗式學習理論后,拓展訓練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企業和組織越來越注重拓展訓練在企業的管理及團隊協作當中的作用。隨著心理學、管理學、組織行為學等科學內容的融入,從最初的軍事生存訓練演變成為現代社會和經濟領域服務的人本訓練。拓展訓練在21世紀的中國已經開展的如火如荼,但在中國拓展訓練可能已經做臭,做丑了,下面來談談拓展訓練在中國的現狀。
一些經典項目(如:斷橋、天梯、空中單杠、畢業墻等)經歷半個多世紀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其內涵已由求生技能的培訓變為對心態、思維及團隊整合的訓練,成為整合企業文化、激發員工潛能、打造精銳團隊、提升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手段。
外展訓練上世紀90年代中期進入中國大陸,被翻譯為“拓展訓練”,和國外相比,國內的拓展訓練和國外的外展訓練有以下差異。
1、從受眾來看,國外一般是個人參與,有些參加者甚至是在心理醫生的建議下自行前往報名,以解決自身存在的溝通障礙、交際障礙、逃避意識等。其體驗方式更多表現為個人體驗,是主動的學習。而國內參加外展訓練的人員基本上是以企事業單位員工為主,費用由企業支付,學習內容更多是積極心態的樹立、提升職業素養、培養團隊精神和團隊合作技巧,是被動的學習。
2、從培訓的時間看。國外此類培訓的時間少有低于5天的,有些機構的基本培訓時間為10天,這樣的時間長度有助于將培訓引發的良好行為進行固化,學習由觀念轉變到行為改變再到習慣養成,培訓有著良好的效果,其積極效果能影響到人的一生。而國內拓展訓練的培訓時間以1-2天居多,偶爾有3-4天的,因為很少有企業能夠將人員抽調出太長的時間進行培訓。培訓時間短帶來的直接問題就是培訓效果衰減厲害,最常見的就是培訓期間感觸頗深,培訓結束一回到原來的環境中,一切又回到原來的樣子。
3、從實施主題來看,國外此類培訓由專業非贏利性機構負責,財務通常由大的財團或者政府資助,堅持統一的學習標準和課程體系。而國內主要由商業機構實施,部分機構為了迎合市場,在培訓時間、課程體系、課程實施上已經偏離體驗式學習的初衷,有些戶外俱樂部甚至旅行社也將戶外游戲以拓展訓練的名義銷售給客戶,損害了客戶的利益,也給行業的發展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拓展培訓公司在引進OUTWARD BOUND國際培訓組織培訓理念的同時,深知不同的區域文化和經濟背景,造就了該區域人文特征和認知方式。培訓只有適合該地區的發展狀況和人文特征才能有效為客戶帶來增值。
為適應國內培訓市場的現狀,我們在繼承了外展訓練和體驗式學習精華的基礎上,為適應國內培訓需求,做了大量的本土化工作。
1、針對受眾不同,兩種學習心態的不同,我們在外展訓練項目設置上提供了更好的參與性,開發了眾多的新項目,培訓師除項目布置和監控外,更多的要去主動引導學員并幫助他們積極反思,挖掘管理的問題,進行理論提升。由于國內拓展訓練以員工為參訓主體,在我國的學歷教育中,缺乏職業素養的教育,市場經濟在中國,也僅僅30年時間,大部分員工還缺乏職業意識,因此,我們在自己的訓練內容里,加強了職業素養的教育。
2、針對國內培訓培訓時間偏短,我們在國內開創了了圖文式學習(管理漫畫)及顧問式學習(互動交流平臺)等輔助學習方式作為拓展訓練學習的延續,同時也會給到企業管理者一些建議,讓學習所得在工作中固化,保證學習的效果。
3、我們深信,員工培訓是投資不是消費,堅持將個人和團隊成長作為自己的目標,使企業投資回報最大化。企業對于培訓形式、項目設置、吃住行等配套服務的需求都是淺層次的需求,其真正核心的需求是團隊獲得成長。因此,作為走品牌發展的道路,我們堅持課程所要達到的標準和保證課程質量,不為市場短期利益所誘惑。我們深知,只有培訓為企業創造價值,客戶團隊獲得成長,我們才能獲得最終的發展。
另外,我們的培訓師均受過專門的管理和培訓技術教育,長期從事人力資源開發及培訓技術的研究和實踐。同時精通指導各類戶外活動。他們是我國從事這種社會教育的精湛的小分隊,是從事人力資源開發的保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