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
![]() |
![]() |
今天是 | ![]() |
![]() |
管理培訓 |
走進延安,紅色考察學習
文章來源: 發布日期:2018-06-20 走進延安,紅色考察學習 主要教學點介紹: 1、延安革命紀念館
延安革命紀念館始建于1950年1月,原館址在南關交際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紀念館之一。1954年遷往楊家嶺原中共中央機關舊址,定名為“延安博物館”。1955年遷至城內鳳凰山麓革命舊址院內,改名為“延安革命紀念館”,1973年6月遷往王家坪現址。展館正門上方懸掛著紅色匾牌,上有郭沫若1971年來延參觀時題寫的館名。 紀念館前廣場,面積2.7萬平方米,廣場正中巍然聳立毛澤東青銅像。周圍花壇植有松、柏、牡丹、月季、龍爪槐等名貴花草,花木?;▔坝?/FONT>7000多平方米的草坪,兩側有柏樹組成“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八個大字。 2、鳳凰山革命舊址 鳳凰山革命舊址在延安市鳳凰山腳下。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陜北吳起鎮(今吳旗縣),又經瓦窯堡(今子長縣)、保安(今志丹縣),于1937年1月來到延安,就住在這里領導中國革命,指引全國開展抗日戰爭。 3、楊家嶺革命舊址
毛澤東1938年11月至1943年5月在此居住,1940年秋,因修建中央大禮堂搬到棗園居住,1942年又搬回楊家嶺。1943年,毛澤東等領導人又從這里陸續搬往棗園。毛澤東在此期間,寫下了《五四運動》、《青年運動的方向》、《被敵人反對是好事而不是壞事》、《<共產黨人>發刊詞》、《紀念白求恩》、《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問題》、《目前抗日統一戰線中的策略問題》、《<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經濟問題與財政問題》等光輝著作。此地是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在延安居住時間最長的駐地,期間發生了不少有影響的事件。 4、棗園革命舊址
毛澤東在此居住期間,寫下了《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開展根據地的減租、生產和擁政愛民運動》、《評國民黨十一中全會和三屆三次國民參政會》、《組織起來》、 《兩三年內完成學習經濟工作》、《學習和時局》、《評蔣介石在雙十節的演說》、《文化工作中的統一戰線》、《論聯合政府》、《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對日冠的最后一戰》、《關于重慶談判》、《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等許多指導中國革命的重要文章,僅收入《毛澤東選集》的就有28篇。 5、王家坪革命舊址
6、梁家河村
這個叫文安驛的小鎮,隸屬于延川縣。文安驛鎮西魏大統三年(公元537年)始筑城設文安縣,隋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并入延川縣,明清時期是陜北地區規模較大的驛站和繁華的貿易集鎮。悠久的歷史為文安驛留下了古縣城墻、文州書院、古道驛站、烽火臺等眾多文化遺址。 據《史記》記載,在秦代的時候,都城通往北方包頭一帶的“高速公路”(秦直道)就經過文安驛。 從地名上這個“驛”字可以看出,這里自古就是交通要道。文安驛往南,沿著一條新建的柏油路向山里走幾千米,就到了梁家河村。 5天延安學習日程
(以上日程安排及課程內容可根據企業實際情況調整?。?/FONT> |